查看原文
其他

权威学者的论文看起来更有道理?

知社 知社学术圈 2022-10-17
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
分享信息,整合资源
交流学术,偶尔风月

最近,一项新研究的结果支持了人们的直觉看法——作者在学界的声望的确有助论文发表。这项研究招募了数百名研究人员审查同一份经济学手稿,在不知道作者是谁的情况下,只有10%的同行评审人支持发表;然而当他们得知作者是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时,59%的评议人给出了“赞成”牌。


图源:ADAPTED FROM TETIANA LAZUNOVA/ISTOCK.COM
AND JULIA LEMBA/ISTOCK.COM

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研究员、《研究诚信与同行评议》主编马里奥·马利奇基(Mario Malicíki)称,这是他所看到过的,关于发表偏见的最大型随机对照试验。

1968年,社会学家罗伯特·默顿(Robert Merton)和哈丽特·扎克曼(Harriet Zuckerman)创造了一个术语——“马太效应”,来描述一种强者愈强、弱者愈弱的现象。这个名字源于圣经《新约·马太福音》里的一则寓言:“凡有的,还要加倍给他,叫他多余;没有的,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。”

这种效应在学界体现在有声望、高被引学者通常更容易顺利发表文章。多年来,这种效应一直被学界所诟病。然而,却没有一项正式的研究来证明这一现象的存在。

图源:pixabay.com

对此,因斯布鲁克大学于尔根·胡贝尔(Jürgen Huber)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启动了一项研究。他们给大约3300名研究人员发送电子邮件,邀请他们参与研究测试——是否参与评审一份准备在期刊上发表的经济学论文。该期刊和论文都是真实存在的。最终有821名研究人员接受了邀请。

该论文有两位作者,查普曼大学的弗农·史密斯(Vernon Smith),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,去年在谷歌学术上被引用超过54000次;此外,还有史密斯的前博士生之一,Sabiou Inoua,去年只有42次被引用。

接到评议邀请的研究人员会收到以下三种论文介绍的其中之一:一份只告知 Smith为通讯作者;另一份只告知Inoua的署名;第三份不显示作者。

结果显示,诺奖得主的声望似乎影响了人们的判断:收到只显示Smith名字的论文介绍的人中有38.5%接受了评审邀请;没有显示作者名字的情况下,接受比例为30.7%;只显示Inoua名字时,接受比例为28.5%。

接下来,研究团队把测试重点放在了313名收到不显示作者名字论文介绍的评审人身上。仍然是随机分配三种显示不同作者信息的手稿。此外,团队明确告知评审人,他们的评估将作为一项实验的一部分,该实验涉及多名同行评审人,而不是通常的两三个。但研究团队没有透露更多关于试验设计的内容。

结果,Smith的手稿获得了同行评议的最高评价。他们称赞论文包含最新的信息和数据支持的结论;在不显示作者名字的情况下,24%的人同意发表,这一比例是仅显示Inoua名字情况下的两倍之多。

图源:pixabay.com


这种明显的偏见似乎并不令人感到惊讶,但却令人不安。因斯布鲁克大学行为经济学家克里斯蒂安·科尼格·科斯廷(Christian König Kersting)表示:“同一篇文章不应该因为作者署名不同而受到不同对待。这使得年轻的和不知名的研究人员很难进一步获得学术发展。”

对于这种现象,研究人员建议,应采取双盲评议,将作者和评论员的身份都屏蔽掉,尽可能降低“马太效应”对文章发表的影响。然而,这种方式仍有“漏洞”可钻,评议人通常可以从预印本或会议报告中来识别作者身份。

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更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评议,欢迎留言,说出您的想法。

参考文献:

Brainard, Jeffrey (2022). Reviewers award higher marks when a paper’s author is famous. Science, Vol 377, Issue 6612. doi: 10.1126/science.ade8721

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,查看最新学术招聘

扩展阅读

 
匿名还是透明?同行评议新动向
论文井喷,无人审稿,谁解同行评议之难?
科学发表打假遇墙:凌驾于同行评议与期刊编辑的法律审稿
诺奖级科学家的职业生涯与同行们有何区别?
本文系网易新闻·网易号“各有态度”特色内容
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